《月令七十二候解》中说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
大暑时节,阳气达到极盛,之后逐渐减弱,自然界呈现“阳极阴生”的状态 。此时气温高、湿度大,人体出汗量剧增,津液大量流失,容易导致气随津脱,出现气短、乏力、口渴、头晕等症状。同时,暑湿之邪最易侵犯人体脾胃,使脾胃运化功能受损,引发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。此外,暑热之邪扰心,会让人心情烦躁、失眠多梦;湿热蕴结肌肤,还可能诱发痱子、湿疹、疖肿等皮肤病症;若贪凉过度,风寒湿邪趁虚而入,还会引发感冒、关节疼痛等问题。
起居养生
调整作息,顺应阴阳:大暑昼长夜短,应遵循“晚睡早起,午间小憩”的原则。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,早上6 - 7点起床,以顺应阳气的升发与收敛。午间小憩30分钟 - 1小时,能有效缓解疲劳,补充体力,养心护神,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。
科学防暑,谨防寒邪: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外出,如需外出,做好防晒措施,如戴遮阳帽、打遮阳伞、涂抹防晒霜、穿防晒衣等。室内可使用空调降温,但温度不宜过低,保持在26℃ - 28℃为宜,且避免空调直吹身体,防止寒邪入侵。同时,注意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预防空调病。
衣物干爽,注重睡眠:选择宽松、透气、浅色的棉质或麻质衣物,利于散热和汗液蒸发,衣物要勤换洗。睡觉时避免贪凉,腹部盖薄被,防止着凉引发肠胃不适,避免露宿室外,以防蚊虫叮咬和感受风寒。
运动养生
选择适宜时间与运动项目:运动时间宜选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,避免在烈日下剧烈运动。推荐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、游泳等运动。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舒缓,可调节呼吸,促进气血流通;游泳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消暑解热,是大暑时节的理想运动选择。
控制运动强度,及时补水: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,以防津液过度耗伤。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或喝冷饮,应稍作休息,待身体自然冷却后,用温水洗澡,并及时补充水分。可饮用淡盐水、绿豆汤或酸梅汤,既能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电解质,又能清热解暑。
情志养生
大暑天气酷热,容易出现心烦意乱、情绪烦躁。中医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夏季与心气相通,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心脏功能。因此,要注重情志调节,保持心情舒畅、心态平和。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、读书、绘画、钓鱼、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;也可与家人朋友聊天、参加社交活动,释放压力,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,达到“心静自然凉”的养生境界。
养生理疗
艾灸
大暑时节,艾灸可借助外界阳气,温通经络、驱散寒湿、调和阴阳。推荐艾灸足三里、关元、气海、神阙、脾俞等穴位。足三里是胃经合穴,艾灸可健脾和胃、增强免疫力;关元、气海能培补元气、益肾固精;神阙(肚脐)艾灸可温阳救逆、利水固脱;脾俞可调理脾胃功能。每周艾灸2 - 3次,每次每穴15 - 20分钟,以皮肤微微潮红、有温热感为宜。艾灸后注意保暖,多喝温开水,促进体内寒湿排出。
拔罐
在背部膀胱经、督脉等部位拔罐,可疏通经络,调节气血,排出体内湿热之邪。根据个人体质可选择留罐法、闪罐法或走罐法。留罐时间一般为5 - 10分钟;闪罐法是将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,反复操作;走罐法需在皮肤上涂抹润滑油,让罐子在皮肤上来回移动。拔罐后6小时内避免洗澡,皮肤有破损、溃疡、过敏等情况不宜拔罐。
大暑时节,气候炎热潮湿,通过合理的起居、运动、饮食安排,配合中医特色理疗,调和身心阴阳,顺应自然规律,便能安然度过这酷热难耐的时节。
文 / 治未病科 张佳蓉